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,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~8日之間,不僅是收獲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,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,有“十月朔”、“秦歲首”、“寒衣節”、“豐收節”等習俗活動,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立冬是什么意思吧!
立冬是什么意思?
立冬期間,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。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開始。冬是終了的意思,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,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。此時,在北方,正是“水結冰,地始凍”的孟冬之月,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。
立冬的農事活動
1、秋收冬種:立冬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,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,搞好晚稻的收、曬、晾,保證入庫質量。冬小麥播種要抓緊,注意收聽氣象預報,巧用天時,下雨早播,不如搶晴略為遲播,以保證播種質量力求做到帶蘗越冬,防止年內拔節,并盡量擴大冬種面積,減少空閑田。各地要抓好冬種、冬修水利、冬季積肥工作。
2、蔬菜農事:立冬后要及時做好大棚搭建工作。同時,做好大棚蔬菜管理,白天氣溫高時可在背風口揭膜通氣,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。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℃左右,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,抓緊時機澆好麥、菜及果園的冬水,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,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,防止“旱助寒威”,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。江南及華南地區,及時開好田間“豐產溝”,搞好清溝排水,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。
3、畜牧農事:生豬秋季防疫工作,著重做好補針工作,耕牛加強放牧,吃足草料,在冬季來臨之間,開展一次驅蟲工作。放牧時,盡量讓山羊吃足草料多長膘,長毛兔秋繁工作,未配種的及時配上種,有養鵝習慣的農戶趕緊引進苗鵝飼養,飼養70日齡正趕上春節,可賣上好價錢。
立冬的民間習俗
1、迎冬:過去是個農耕社會,勞動了一年,利用立冬這要休息,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。諺語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就是的比喻。古時此日,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,并有賜群臣冬衣、矜恤孤寡之制。后世大體相同。
2、賀冬:賀冬亦稱“拜冬”,在漢代即有此俗。東漢崔定《四民月令》:“冬至之日進酒肴,賀謁君師耆老,一如正日。”宋代每逢此日,人們更換新衣,慶賀往來,一如年節。清代“至日為冬至朝,士大夫家拜賀尊長,又交相出謁。細民男女,亦必更鮮衣以相揖,謂之“拜冬?!?。民國以來,賀冬的傳統風俗,似有簡化的趨勢。但有些活動,逐漸固定化、程式化、更有普遍性。如辦冬學、拜師活動,都在冬季舉行。
3、食俗: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。立冬時,包餃子,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,還要蘸醋加爛蒜吃,才算別有一番滋味。立冬為什么吃餃子?因我國以農立國,很重視二十四節氣,“節”者,草木新的生長點也。秋收冬藏,這,改善一下生活,就選擇了“好吃不過餃子”。所以《禮記》中有“食瓜亦祭先也”的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