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健康的概念從何而來?
“亞健康”的概念流傳已久,一些百科網站上則寫著:“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,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‘第三狀態’,我國稱為‘亞健康狀態’。”而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?
上世紀80年代中期,蘇聯學者布赫曼提出在疾病與健康之間存在一種“第三狀態”。到了90年代,中國有人將此狀態稱為“亞健康”,從此流傳開來。在一次國內的學術研討會上,還出現了一個只有中國人使用的人造單詞“sub-health
states”。在“亞健康”的相關材料中,大多只將其描述為疾病與健康的中間狀態,而缺乏詳細準確的界定標準。在國際權威醫學數據庫PubMed中搜索亞健康的相關研究,也不過寥寥數十篇,還都是中國人寫的。從某種角度而言,所謂的“亞健康”其實就是一個偽概念。
70%的中國人處于亞健康狀態?
有文章宣稱“中國有70%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”,真正健康的人聊聊無幾。而事實上,世界衛生組織從沒對亞健康做出明確定義,根本就不可能去做個亞健康狀況調查,且在他們的網站上也找不到任何相關內容;而中國居民的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中也沒有亞健康的字眼。因此這一結論根本就是毫無根據的……
所謂的亞健康,就是健康和疾病的中間地帶嗎?
首先要明確一點,這世上就沒有多少人是完全健康的人。即使是身體強健的職業運動員,也會遭受各種傷病和慢性疾病的困擾。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職業病,比如學生的視力比較差,上班族的頸椎病,交警的呼吸系統問題等等……
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,每個人的健康程度肯定是有差異的。一個整天窩在房間里的宅男和一個堅持鍛煉飲食健康的同齡人,兩者的健康指標和患病概率必然不同。但將前者不分青紅皂白的劃入亞健康的范疇顯然是簡單粗暴的。
我有“亞健康癥狀”,說明了什么?
網上流傳著很多自測亞健康的方法,如是否有啤酒肚、禿頂、記憶力衰退、睡眠不良等等……這些亞健康的診斷是基于有癥狀而無陽性檢查結果而做出的,這種判斷容易導致諸多誤解。在這些癥狀中,有的只是正常的生理表現。而有的癥狀可能由很多種原因導致,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認。比如心悸不安可能只是一時咖啡喝多了,但也可能與心臟疾病有關;造成“體溫異常”的原因可能只是無需專門治療的普通感冒。
但也有可能這些癥狀是某些致命疾病的前兆,比如“視力模糊,頭脹頭疼”不僅可能是休息不好,也完全可能是青光眼,甚至可能是顱內腫瘤。要是只是簡單地認定為亞健康,或者沒有進行相應設備的檢查,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誤診。而很多嚴重疾病的早期并沒有癥狀,連亞健康也稱不上,但嚴重性非同小可,必須經過嚴格的體檢才能發現。根據具體情況,對這些癥狀的處理千差萬別,簡單地把它們都裝進“亞健康”的大籮筐用同樣的方法加以“調理”是極不合理的。這樣做既可能會增加不必要的憂慮,也可能耽誤了真正需要治療的疾病。
靠吃保健品能擺脫亞健康狀態嗎?
如果你覺得靠吃保健品能擺脫亞健康狀態的話,那你的智商可能已經欠費很久了。無論任何人,要達到身心的良好乃至水平的健康,只有鍛煉身體、合理膳食、追求良好的生活環境、定期體檢。如果出現了某些可疑的癥狀,別再費錢買那些沒用的保健品了,進正規的醫院進行全面專業的檢查才是正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