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企引入戰投 不止是錢 還有面子與里子
2020-07-23 15:55 來源: 億歐網 作者:未知 閱讀()
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少富貴險中求的故事,更不缺少被人奉為圭臬的投資故事。
早年孫正義與蔡崇信在阿里股份上的一攻一防令外界津津樂道,而近年來阿里及騰訊等資本巨鱷已成為頭部資產的主要資金方,通過戰投將自己的觸角伸至互聯網內的各個細分領域。
同樣的戲碼也在房地產行業不斷上演。
王石自述,20世紀90年代初期,其“金手指”的綽號在深圳不脛而走,只因經他手的投資穩賺不賠。后來,便是萬科“戰投幫”崛起,再到近期廣信資產包引入戰投。
通過投資并購開疆拓土,依靠合作開發分散風險,對房企來說早已輕車熟路,而憑借股權融資引入戰投,則成為了今年房企尋求熱錢的新潮流。
今年以來,世茂鯨吞福晟,萬科為廣信引入戰投都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;同時,綠城、協信、新華聯等中小房企也先后透露出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意愿。然而,招商蛇口引險資入局的交易在7月17日受到深交所問詢,5月就已表示籌劃引入戰投的泰禾仍遲遲找不到接盤方,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。
引入戰投是一種雙向選擇,成功與否,不僅看面子,更要看里子。對于房企而言,投資方資源的豐富程度,雙方的匹配度、切合度是難以越過的問題;對于投資方而言,背負小風險獲取高投資回報率則是再自然不過的考量。因此,一如行業間的規模分化,戰投資源向規模型房企傾斜,顯然將是未來的大勢。
多家房企引入戰投 股權融資回籠資金
今年年初,兩則房企戰投的消息引來關注。
首先是世茂福晟間的傳聞得到官宣。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、總裁許世壇在發布會上強調,外界所說的并購行為并不存在,相比收購或合并,雙方締結戰略合作的說法更為確切。
其次是恒大宣布700億元戰投的回購義務得到延期。2017年恒大引入三輪戰投,總計募得1300億元的融資,其中前兩輪的回購協議以2020年1月31日——恒大回A的最晚時間作為節點。延期之后,前兩輪戰投的回購期限將對標第三輪,即2021年1月31日。
進入4月,協信、綠城先后披露引入戰投計劃。協信地產引入的是新加坡城市發展有限公司,后者以43.9億元的代價收購協信遠創51.01%股權,成為協信地產的第一大股東。綠城中國則引入了新湖中寶,向其增發3.23億股,交易金額約30.69億港元。發行已于5月26日完成,新湖中寶持股約12.95%,成為綠城的第三大股東。
6月,招商蛇口宣布將收購深投控持有的南油集團24%股權,交易對價約70.35億元,這一交易將引入深投控、中國平安作為其股東;中旬,旭輝完成配股,順勢引入了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美國資本集團(The Capital Group);月底,萬科發布公告稱,三年前公司收購的廣信資產包將引入7家戰略投資者,擬轉讓旗下廣州萬科持有的廣州萬溪50%的股權。
一般而言,像恒大、協信、萬科、綠城、旭輝向戰投方轉讓或增發股權,是引入戰投最為直觀的方式。世茂福晟與招商蛇口則有些特殊。
雖然世茂全盤代管了福晟的項目,但并非一次性投入資金。許世壇曾表示,世茂的投入不會如市場傳言般要幾百億,大概會投入五十億元到六十億元。同時,世茂幫助福晟進行債務重組,更多是希望通過福晟自己的經營進行清償。而針對福晟的項目,世茂將其進行了拆解,分置到世茂海峽等不同平臺內,剝離劣質資產,轉化優質項目。
招商蛇口則是通過南油集團的交易,設計了3種支付方式,由此將引入深投控與中國平安兩大股東。招商蛇口計劃向深投控發行股份,占交易對價的2.5%;同時向深投控發行可轉換公司債,深投控可根據需要進行債轉股,占交易對價的47.5%;再向中國平安的委托方平安資管發行股份進行配套融資,占交易對價的50%。
因此,在交易完成后,深投控和中國平安都會持有招商蛇口的股份,實現入股。
此外,萬科引入戰投的方式也有些許不同。七家戰略投資者將以信托(中信信托·廣州萬溪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)的形式持有股份,在信托中各自占有不同份額的權益。
從規模上來看,有曾為國內最大規模戰投的恒大在前,今年以來房企的戰投規模多少有些小巫見大巫,一方面有估值和戰投者數量的原因,另一方面也有房企控制新股東持股比例的意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從資產包層面引入戰投的萬科,因標的資產評估值較高,其規模并不小——廣州萬溪50%股權的評估值約為49.27億元(不含天河軟件園項目),加上30.4億元的預付溢價款,組成總計70.4億元的股權轉讓款。
資源向規模房企傾斜 設置回購保障投資利益
引入戰投,歸根結底是為了錢。
通過股權融資獲取大筆資金,不僅能增強房企的流動性,緩解償債壓力,亦無需背負利息的風險。特別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之下,更是引入戰投的好時機。
以萬科為例,截至廣信資產包的最新公告,萬科為廣信資產包累計投入470.4億元,其中廣信資產包轉讓對價已累計支付416.0億元,其他費用、支出以及投入的項目運營資金共計54.4億元。
通過引入七家戰略投資者,萬科共可回收約390.4億元的資金,不僅包括轉讓股權所得的70.4億元款項,新股東還將向廣州萬溪提供70.4億元用于置換萬科的前期投入,同時推動廣州萬溪申請不超過330億元的并購貸款,將其中的249.6億元用于置換萬科的前期投入。
可以看出,通過引入戰投,萬科不僅將獲取股權轉讓收益,還能將前期投入進行置換,借此回籠大部分的前期投入資金。
當然,房企引入戰投并非一錘子買賣。既然是戰略合作者,不僅要扮演一個重要的財務角色,還要涉及長期的布局與合作。借助戰投方資源增強盈利規模,提升運營效率,改善負債現狀,也是房企的目的之一。
如福晟借助世茂梳理債務,泰禾籌劃戰投,都是希望接盤方有足夠能力幫助其走出債務危機;協信引入新加坡城市發展有限公司,綠城引入新湖中寶,更多是瞄準項目操盤上的合作,發揮投資布局、項目開發上的協同效應;招商蛇口擬一口氣引入國資背景的深投控、險資巨頭中國平安,不僅將在園區、商業、康養等多個領域與戰投方建立合作關系,還將進一步獲得低成本融資等優勢資源;萬科除回籠資金外,還能通過引入戰投分散風險,導入專業經驗與資源,加快項目推進速度,并借此提升自身的能力。
然而,房企引入戰投的計劃并非都能一帆風順。2017年,萬科成功競得廣信資產包之后,在進展公告內即表示將引入合作方共同開發,但準備工作卻在2019年底才得以結束;招商蛇口在7月17日收到了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,共涉及8項問題,可轉換公司債的相關問題就有3個;泰禾則與多家公司傳出“緋聞”之后仍未找到戰略投資者。
同時,投資方會設置相應條款保障自身的利益。
例如,恒大三輪戰投就設置了凈利潤、回A時限的對賭條款,萬科同樣設置了土地批復時限的回購條款,招商蛇口對深投控發行的可轉債比例較高,并與中國平安設置了一個可延續的3年合作期。
對投資方而言,投資回報率是入股房企的首要因素,必然要權衡投入、回報、風險之間的關系。
因此,房企引入戰投的成功率,與其自身的經營狀況密不可分——能否引入戰投是企業融資能力的體現,一如行業間的規模分化,產生規模效應與頭部效應。而戰投資源向運營狀況更好,盈利能力更強,財務風險更低的規模型房企靠攏也是符合邏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