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兩年來,“定制家居”頻繁出現在各大展會、媒體及各企業的資料中。顧名思義,定制家居就是根據消費者需求,對實地測量、方案設計、原料選擇、生產加工、場安裝等實行一體化服務,為每一位消費者量身打造出具有個人專屬風格的家裝系列產品。與一般產品相比,定制家居限度地體現了消費者的個性、生活態度和文化需求。在傳統建材產品銷售慘淡的,從事定制家居的企業訂單卻猛增,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,不僅訂單量增加,且每個訂單的金額也越來越大,動輒過百萬元,可謂“沒有貴,只有更貴”。因此,有業內人士預言,定制家居將迎來它的“黃金十年”。
“一戶一經典,一家一世界”
目前,市場上成品家具因款式、尺寸,以及不易融入整體裝修風格等限制,無法滿足人們對家居空間的需求。同時,在板材的環保要求上,消費者也難以把握。而定制家居在解決這些矛盾的同時,更能合理利用空間,也為日后的維護和調整提供了諸多方便。
以原木產品為主導的整木家居品牌覆蓋了木門、樓梯、墻板、衣柜、櫥柜、酒柜、吊頂、壁爐和地板等幾大門類,有的甚至連實木家具都自己開發生產,其產品除了材質必須是原木外,家裝的整體工藝、風格也與時俱進,充滿創意及獨特的魅力,力求呈現原木文化,突出“純原木、全屋定制、整體服務”,凸顯業主的尊貴與財富,真正實現“一戶一經典,一家一世界”。
眾廠商開始打“定制”牌
目前,雖然市面上的木質家居產品類型豐富,但買到風格高度統一的卻較難,若混搭,尺度又不易把握,如中國古典風格的紅酒柜比較少,特別是一些與家具相配套的小部件更難買到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先買家具,還是先裝修?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。
很多時候,房屋裝修完,戶主感覺很有新意,但放置家具后,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;如果先買家具,買了一樣家具,又看上另一個,這樣容易造成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。而定制家居便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。消費者首先提出對家居裝修的大致風格、產品材質等要求,剩下的工作只需交由專業的定制家居企業去完成。
所謂定制就是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,將每一位消費者都視為一個單獨的細分市場,消費者根據自己的要求來設計想要的家裝產品,企業則根據消費者的設計要求來提供個人專屬服務?,F在是個性消費時代,大規模生產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,定制化服務便成為市場新“蛋糕”。
現在,可以定制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,不僅木門、樓梯、衣柜、櫥柜等產品可以量身定制,連沙發、地板、潔具等也都可以根據消費者喜好、居室空間的尺寸,以及整體裝飾風格量身定做。不少家具廠商還推出了從家具制作到飾品搭配的整體定制服務,讓人們對家居有了空前豐富的想象空間。
定制家居提高競爭門檻
定制之所以受歡迎,在于它契合了顧客的消費心理。為了讓顧客享受到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,差異化家居產品在個性化設計和“一對一”貼身服務上一直在不斷完善。在購買商品房后,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是找專門的家裝公司設計裝修,而生產定制品的企業可根據戶型、面積等提供有針對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,在設計先行、服務跟進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。特別是以“原木定制”為主的企業,以高超的技藝、的品質和完美的設計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具有創造性、獨特性、“一對一”貴族式快捷定制服務。
目前,從房門、地板、背景墻、天花板、鞋柜、玄關、沙發、桌椅到電視墻等,企業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整體定制服務,達到空間和諧、尺度合適、風格統一的效果。這種定制服務,既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,又提高了競爭門檻,使競爭對手無法模仿和超越。
未來十年,隨著經濟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對家居裝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定制化家居將成為主流,而它所承載的個性化設計、專業生產,以及品質化服務也將成為家居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。
定制家居遭遇五大瓶頸
國內定制家具行業雖然經過了長達十幾年的探索和發展,但仍然處于相對初級的成長階段,競爭無序、品質混亂、理念滯后等弊端明顯,存在巨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間。
其一,部分企業急功近利,盲目擴張,提高產能,忽略了銷售渠道建設和品牌完善,造成產銷錯位、產能過剩、低價傾銷,不正當競爭,以致行業混亂不堪。
其二,質量良莠不齊。很多企業出于狹隘的成本控制理念,仍存在選料低劣、加工粗糙、服務缺失等問題,嚴重傷害了消費者情感,同時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
其三,企業缺乏研發投入,自主創新能力薄弱,仿制、抄襲現象普遍,產品同質化嚴重,導致企業技術層面相對萎縮,缺乏生命力,影響市場營銷,嚴重阻礙了定制家具行業的革新和發展。
其四,管理方式簡單、粗放,管理人才數量少、水平低。家族式管理、經驗式管理、行政式管理現象極度普遍,營運協調能力差,市場反應敏感度必然低。
其五,從業人員素質不高,職業化程度低下,普遍存在管理松散、執行力缺失等現象,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成長與壯大。
雖然定制家居行業市場巨大,但要想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。定制家居繁復的生產流程、漫長的生產周期和種類繁多的產品線導致產能低下。因此,企業必須要有一定實力,在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都有保障的情況下,告別依靠高投入、粗獷式的外延性擴張來實現增長的方式,而是依靠技術革新、資源整合、優化管理、精細營銷等綜合軟實力,進入新的發展軌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