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修保障網訊 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,有些所謂的家裝“正規軍”也在施工過程中給消費者添了不少堵心事兒。據調查,工程增項、水電改造、地面找平、維護保修等方面的“貓膩”常常讓缺乏家裝知識的消費者不經意間就掉入家裝“陷阱”。
家裝藏陷阱 新規成擺設?
河東區中山門附近某新建商品房已經交付3個月了,小區多數業主目前都在進行新房裝修。記者日前在該小區采訪時,居室面積為89平方米的業主張先生告訴記者,他上月初找了一家裝修公司開始裝修,現在工期已經過半。“公司初給我的半包報價是1萬7千元,但是近又給我列了一個增項單,上面有10個收費項目,比如燈具安裝、材料運輸、成品保護、現場管理等,總價將近8千元。”張先生說,當初與裝修公司簽合同時,公司為什么不提這些項目,這讓他很不理解。
一位家裝工程監理對記者說,裝修款分首期、中期和尾期三階段交付,首期款一般是總款的60%,而且客戶在與裝修公司簽訂合同后,就要交齊首期款,所以一些小型公司為吸引客戶,會故意漏報項目,把預算價壓低,等裝修進入中期,再將這些項目做成增項,讓顧客埋單。
同樣遭遇裝修窘境的還有家住南開區華苑地區的陳女士。“前幾天,裝修公司跟我說地面已經找平了,但是家里裝地板當天我才發現,地面并不平,高低落差有1厘米,根本沒法鋪地板,必須返工。”陳女士說,她付了1000多元的地面找平費和1600多元的施工監理費,可是家里的地面并不符合驗收標準,監理也沒有起到監管職責。
此外,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還有的業主家裝修時,施工人員存在使用材料以次充好、偷工減料等現象,并且,有的裝修公司缺乏售后服務,在交工后房屋裝修出現問題時,稱是消費者使用不當造成的。對于種種裝修亂象,不少消費者表示:雖然很頭疼,但還是會妥協。
天津市家居市場商會秘書長曹莉云表示,家裝行業準入門檻低,以至于亂象頻生、魚龍混雜,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低報價,選擇正規的裝修公司,并且在簽訂裝修合同時,盡量細化合同內容,尤其要明確增項加價的范圍。
家裝行業新規資料:
今年9月1日起,商務部出臺的國內首部《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》已經開始實施,對裝修公司項目收費、施工規范、工程管理、裝修保質期等都作出了規定。然而,新規已實施1個多月,多數消費者目前還并不清楚。對于種種裝修亂象,不少消費者表示:雖然很頭疼,但還是會妥協。
今年9月1日起,商務部出臺的國內首部《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》已經開始實施,其中對裝修公司項目收費、施工規范、工程管理、裝修保質期等都作出了規定。然而,連日來,記者調查發現,雖然新規已實施1個多月,但多數消費者目前還并不清楚。
據了解,新規要求裝修公司不應出現工程項目、工程數量漏報、少報情況;裝修加價(業主主動要求增加的項目除外)超過合同報價8%以上,由施工方承擔;裝修保質期為2到5年;裝修公司應配合業主進行對包括甲醛、苯、氨等在內的居室環境檢測服務。